框架剪力墻結構的施工工藝
一、砼工程
主體結構砼施工必須滿足基礎施工的有關要求外,還需達到以下施工要求:
1.主體施工方法按一次支模一次澆筑組織施工,墻、柱與梁板間不留施工縫,每層墻、柱、梁板模板一次支齊,砼同時澆筑。
2.主體每層的砼采用固定泵輸送。澆筑前必須清除模板內的雜物并提前濕模,砼振搗需及時、連貫、不得漏漿,鋼筋密集處需加強振搗,保證砼密實度。砼振搗棒應盡量避免直接振搗模板,防止模板接縫處擴大漏漿,為此設專人跟隨澆筑部位檢查模板質量。
3.墻柱砼澆筑要到位,防止梁、板澆筑時出現溢漿現象影響外觀質量,墻柱砼澆筑后應及時進行二次找正,確保結構截面尺寸正確、方正不扭曲變形。
4.樓板砼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待樓板砼表面收干、終凝前及時用木抹子抹壓3-4遍以增加表面密實度,增強抗干縮能力。所有砼表面要求抹壓平整,抹紋均勻一致。預制構件要求鐵抹子交活。
5.后澆帶的處理:支模前需剔除接碴的浮漿及松動石子,清除鋼筋表面的污漿浮灰及雜物,并用水沖洗干凈后鑿毛。砼澆筑前先澆筑一層與砼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漿,以確保砼的粘結力。
6.砼后澆帶的澆筑:后澆帶砼采用人工澆筑,標號較樓層砼提高一級。后澆帶主體全部封頂后澆筑。
7.剪力墻、柱、梁板拆模后噴養護液,板上皮覆蓋麻袋片撒水養護,以保砼質量要求。梁板增加一組同條件砼試塊,為模板拆除提供強度報告。獨立柱拆模后及時用1.5m高角模做圍護,以防碰撞柱角。
二、砌體工程:
1.施工順序:
構造柱綁筋→立皮數桿→墻體砌筑
2.材料要求:
2.1.水泥:水泥采用po32.5礦渣硅酸鹽水泥,不同標號,品種的水泥嚴禁混用。
2.2.砂:砂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5%。
2.3.砌筑材料:非承重的外圍護墻采用200mm厚MU7.5陶?;炷量招钠鰤K;
內墻:±0.000以下為240mm厚MU10頁巖磚;±0.000以上為200mm或100mm厚MU7.5陶?;炷量招钠鰤K;
3.施工工藝:
3.1.砌筑前,先根據地面上已彈好的大軸線彈出墻身軸線及邊線?;鶎颖砻鎽鍜吒蓛?,灑水濕潤。開始砌筑時先要進行擺磚,排出灰縫寬度。
3.2.在砌墻前,先要立皮數桿,皮數桿上應劃有每一皮磚及灰縫的厚度,圈、過梁的位置,皮數桿應設立在建筑物的拐角、縱橫墻體交接處及內墻的端部。
3.3.砌筑應上下錯縫,內外搭接,灰縫平直飽滿,水平灰縫厚度和豎向灰縫寬度應控制在1-1.1cm左右。
3.4.填充墻底部三皮磚采用機磚砌筑,砌至接近梁底時用機磚斜砌擠緊,傾斜度應為60度左右,砌筑砂漿應飽滿。
3.5.砌筑時采用“三一”砌筑方法,即“一鏟灰、一塊磚、揉一揉”的操作方法。豎縫宜采用擠漿或加漿方法,使其砂漿飽滿。
篇2:綁剪力墻鋼筋施工工藝
綁剪力墻鋼筋施工工藝
?。?)工藝流程:立2~4根豎筋→畫水平障距→綁定位橫筋→綁其余橫筋→綁其余橫豎筋
?。?)墻筋分布筋構造要求
1)轉角墻陽角部位水平筋應連續轉角設置,搭接區域不得在暗柱范圍內,相鄰(上下、內外)接頭端部錯開距離大于等于500mm;
2)墻水平筋在支座處如不能直錨,則需做15d彎鉤,伸至對面筋內側;
3)墻水平筋錨固在約束端(框、暗柱等)縱筋內側;
4)水平分布筋在豎向分布筋的內側還是外側,依設計;
5)如剪力墻頂部有暗梁,且暗梁高≥0.5 LaE ,則彎錨長度為12d,伸至梁上部筋面上;如無暗梁,則按圖集03G101-1,P48;
6)如剪力墻頂(中)部有框架梁,其縱向分布筋則需錨入框架梁內,如梁高≥0.5 LaE ,則彎錨長度為12d,伸至梁上部筋內側;框架梁(暗梁)范圍內剪力墻水平分布筋不應遺漏。
7)連梁梁側縱向鋼筋設計無要求時,則同相鄰剪力墻水平分布筋。
?。?)綁扎工藝
1)立2~4根豎筋:將豎筋與下層伸出的搭接筋綁扎,在豎筋上畫好水平筋分檔標志,在下部及齊胸處綁兩根橫筋定位,并在橫筋上畫好豎筋分檔標志,接著綁其余豎筋,最后再綁其余橫筋。
2)豎筋與伸出搭接筋的搭接處需綁3根水平筋,其搭接長度及位置均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無要求時,按表1、表2施工。
3)剪力墻筋應逐點綁扎,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拉筋構造見柱相關內容)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于600mm(設計有要求時,按設計),鋼筋外皮用塑料卡。
4)剪力墻洞口周圍加固筋(梁)等,應符合設計和規范相關要求。(圖集03G101-1,P53)
5)合模后對伸出的豎向鋼筋應進行修整,宜在搭接處綁一道橫筋定位,澆筑混凝土時應有專人看管,澆筑后再次調整以保證鋼筋位置的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