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論混凝土施工縫留設問題處理

3973

  論混凝土施工縫的留設及問題處理

  由于設計、施工技術和施工組織上的原因,不能連續將結構整體澆筑完成,并且間歇時間超過混凝土運輸和澆筑允許的延續時間,先后澆筑的混凝土結合面就稱為施工縫。

  1、施工縫在施工過程中出現問題的種類及產生原因

  從以往接觸的一些工程中,由于施工縫而引發的施工質量問題主要有兩大類:一是施工縫位置留設不當;二是施工時對施工縫的處理不妥。

  1.1施工縫位置留設不當

  施工縫留設時沒有按照規范要求設置在受力較小處,例如把施工縫留在混凝土底板上或在墻上留垂直施工縫,或者將施工縫設置在對于施工來說很不方便或很難實現的地方,例如緊貼基礎梁頂設置而采用鋼板止水帶時,由于與梁箍筋位置發生沖突很難放置。

  1.2施工時處理不妥

  這是施工縫引發的主要和較常見的施工質量問題,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混凝土面沒有鑿毛,殘渣沒有沖洗干凈,使新舊混凝土結合不牢。

  (2)在支模和綁扎鋼筋過程中,鋸末、鐵釘等雜物掉入縫內沒有及時清除掉,澆筑上層混凝土后,在新舊混凝土之間形成夾層。

  (3)澆筑上層混凝土時,沒有先在施工縫處鋪一層水泥砂漿,上下層混凝土不能牢固黏結。

  (4)施工縫沒有安裝止水帶。

  (5)下料方法不當,使骨料集中于施工縫處。

  (6)混凝土墻體單薄,鋼筋過密,振搗困難,混凝土不密實。

  (7)沒有采用補償收縮混凝土,造成接茬部位產生收縮裂縫。

  (8)施工縫的接縫形式選取不當。

  2、預防施工縫在施工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措施

  設置施工縫應該嚴格按照規范規定,認真對待,避免位置不當或處理不好而引發質量事故,以確保結構安全及使用壽命,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2.1嚴格控制施工縫的留設位置

  施工縫的位置應設置在結構受剪力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應符合下列規定:柱應留水平縫,梁、板、墻應留垂直縫。

  (1)施工縫應留置在基礎的頂面、梁或吊車梁牛腿的下面、吊車梁的上面、無梁樓板柱帽的下面。

  (2)和樓板連成整體的大斷面梁,施工縫應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處。當板下有梁托時,留置在梁托下部。

  (3)對于單向板,施工縫應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邊的任何位置。

  (4)有主次梁的樓板,宜順著次梁方向澆筑,施工縫應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間1/3的范圍內。

  (5)墻上的施工縫應留置在門洞口過梁跨中1/3范圍內,也可留在縱橫墻的交接處。

  (6)樓梯上的施工縫應留在踏步板的1/3處。

  (7)水池池壁的施工縫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mm的豎壁上。

  (8)雙向受力樓板、大體積混凝土、拱、殼、倉、設備基礎、多層剛架及其他復雜結構,施工縫位置應按設計要求留設。

  (9)后澆帶的位置按規范要求結合具體工程進行留設,這里不再贅述。

  2.2施工縫的形式

  施工縫的接縫形式有凸凹縫、高低縫、平縫、設止水帶縫等多種。另外,對于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縫,根據以往的經驗,發現目前常用的幾種接縫方式均存在著滲漏水的隱患。如采用“凹凸”型施工縫的最大弊端在于施工難度大,而且很難保證質量,施工縫處混凝土鑿毛時,極易將“凸”楞碰掉一部分,由此減少和縮短了水的爬行坡度和距離,從而產生滲漏水現象;另外凹槽中的水泥砂漿粉末難以清理干凈,使在澆筑新混凝土后,在凹槽處形成一條夾渣層而影響了新老混凝土的黏結質量,留下滲漏水的隱患。而采用橡膠止水帶防水,因止水帶是呈柔性的,安裝時難于固定,且容易在澆筑混凝土時受擠壓變形移位,從而容易造成局部滲漏水,而且橡膠止水帶易老化失效,也不利于結構的長久使用。根據很多的施工實例,發現采用400mm寬、2mm厚的鋼板作為施工縫處的止水帶其防水效果很好。一是施工方便,將鋼板止水帶按要求加工成一定的長度,在施工現場安裝就位后進行搭接焊即可;二是不易變形且便于固定,止水板下部可支承在對拉螺栓上,上部用鋼筋點焊夾住固定在池壁兩側模板支撐系統上;三是施工縫上下止水板均有200mm高,爬水坡度陡,高度也較大,具有較好的防滲漏效果。所以建議有條件的情況下還是采用鋼板止水帶為宜。

  具體做法:金屬止水帶一般用2mm~2.5mm厚的薄鋼板制成,接頭應滿焊,不得有縫隙。固定于墻體暗柱處,常在止水帶上割洞扎箍筋,封模前應補焊。BW止水條為5000mm×30mm×20mm的長條柔軟固體,7d的膨脹率應不大于最終膨脹率的60%,浸入水中,最大膨脹倍率為150%~300%。試驗證明可堵塞1.5MPa壓力水的滲漏。應用BW止水條時,須將混凝土粘貼面鑿平,清掃干凈后,抹一層水泥漿找平壓光帶,利用材料本身的黏性,直接粘貼于混凝土表面,接頭部位釘鋼釘固定。

  2.3施工縫的處理

  在施工縫處繼續澆筑混凝土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已澆筑的混凝土,其抗壓強度不應小于1.2MPa。

  (2)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應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動石子以及軟弱混凝土層,并加以充分濕潤和沖洗干凈,且不得積水。即要做到:去掉乳皮,微露粗砂,表面粗糙。

  (3)澆筑前,水平施工縫宜先鋪上10mm~15mm厚的水泥砂漿一層,其配合比與混凝土內的砂漿成分相同。

  (4)混凝土應細致振搗www.zonexcapitaltr.com密實,以保證新舊混凝土的緊密結合。

  (5)防水混凝土結構設計,其鋼筋的布置和墻體厚度均應考慮方便施工,易于保證施工質量。

  (6)防水混凝土應連續澆筑,宜少留置施工縫。當需留置施工縫時,應遵守下列規定:第一,底板、頂板不宜留施工縫,底拱、頂拱不宜留縱向施工縫。第二,墻體不應留垂直施工縫。水平施工縫不應留在剪力與彎矩最大處或底板與側墻交接處,應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墻體上。當墻體有孔洞時,施工縫距孔洞邊緣不應小于300mm。拱墻結合的水平施工縫,宜留在拱(板)墻接縫線以下150mm~300mm處,先拱后墻的施工縫可留在起拱線處,但必須注意加強防水措施??p的迎水面采取外貼防水止水帶,外涂抹防水涂料和砂漿等做法。第三,承受動力作用的設備基礎不應留置施工縫。

  (7)高度大于2m的墻體,宜用串筒或振動溜管下料。

  3、處理施工縫在施工過程中

出現問題的措施

  3.1出現問題的現象

  施工縫在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現象:施工縫處混凝土骨料集中,混凝土酥松,新舊混凝土接茬明顯,沿縫隙處滲漏水等。

  3.2處理問題的措施

  (1)出現問題較多的部位一般還是地下部分,而且由于其通常情況下都有防水的要求,根據施工縫滲漏水情況和水壓大小,采用促凝膠漿或氰凝(丙凝)灌漿堵漏,其方法見“地下防水工程堵漏技術”。

  (2)對于不滲漏水的施工縫出現缺陷后,可沿縫剔成V形槽,遇有松散部位,須將松散石子剔除,刷洗干凈后,用高強度等級水泥素漿打底,抹1∶2水泥砂漿找平壓實。

  4、結語

  施工縫處滲漏水是常見的工程弊病,尤其是地下室混凝土外擋墻,但是如能采用較好的接縫形式。

篇2:基礎底板混凝土施工縫處理方法

  基礎底板混凝土施工縫處理方法

  1 底板施工后澆帶

  1.1 按抗裂要求,在底板增設兩道施工后澆帶,第一道設置在7~8軸間,第二道設置在9~10 軸間。施工后澆帶做法與沉降后澆帶做法相同。

  1.2 施工后澆帶在相鄰板塊澆筑90d 后用C40(P10)R28 混凝土澆筑。

  1.3 施工后澆帶的鋼筋處理與沉降后澆帶的鋼筋做法相同。

  1.4 施工后澆帶止水做法為:兩側面貼雙道緩膨型BW 止水條,見圖14。

  圖14 底板后澆帶雙道膨脹條止水

  1.5 澆筑混凝土過程中,有大量的水和水泥通過快易收口網流入后澆帶內,而底板鋼筋的貫穿給后澆帶的后期清理帶來困難,處理方法:

  1)后澆帶內混凝土墊層按3‰找坡。

  2)后澆帶內設集水井,集水井內防水必須隨著底板墊層防水一起施工。

  3)趕漿:在澆筑底板混凝土時,用高壓水槍在后澆帶內往集水井方向沖進行。

  2 后澆帶的模板

  本工程后澆帶厚度為1500mm,底板配筋比較密,不利于普通模板支模。因此,在后澆帶內部兩側面采用永久性模板"快易收口網"。

  快易收口網有以下幾個特點:力學性能好,受側壓力??;直接觀察澆筑過程;自重輕,運輸和安裝方便;優化工藝,增加抗剪界面;便于穿筋和連續綁扎鋼筋;適應分段澆筑混凝土,放工文明;套搪及裁剪操作簡便。

  在澆筑混凝土后快易收口網一直嵌在混凝土內,模板表面呈波紋狀。

  使混凝土漿通過模板的每個孔隙滲出,形成一個波紋狀的表面。便于兩次澆筑混凝土產生最佳粘結效果。

  詳細做法請參見《模板施工方案》。

  3 外墻水平施工縫

  3.1 按《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 50108-20** 規定,本工程外墻

  水平施工縫留設在基礎底板上皮以上300mm 即h=-13m 處。

  3.2 外墻水平縫和垂直施工縫止水做法:兩側面均采用緩膨型BW 止水條。

  3.3 外墻后澆帶防水做法詳見圖15:

  圖15 外墻后澆帶防水做法

  4 底板后澆帶立面卷材防水層保護

  為防止降水停止后,底板后澆帶立面卷材防水層受水壓破壞,底板澆筑混凝土前,在后澆帶處立面防水層內側按防5mm 厚鋼板保護,鋼板和底板鋼筋之間塞混凝土墊塊,使鋼板緊貼在卷材防水內側的砂漿保護層上,具體做法見圖16:

  圖16 底板后澆帶防水保護鋼板

篇3:住宅樓混凝土施工縫施工技術措施

  住宅樓混凝土施工縫施工技術措施

  一、施工縫的留置

  施工縫的位置應在混凝土澆筑之前確定,并宜留置在結構受剪力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施工縫的留置應符合以下規定:

  1、柱:宜留置在基礎的頂面、梁的下面。

  2、與板聯成整體的大截面梁,留置在板底部以下20一30mm處。當板下有梁托時,留置在梁托下部。

  3、單向板,留置在平行于短邊的任何位置。

  4、有主次梁的樓板宜順著次梁方向澆筑,施工縫應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間1/3范圍內。

  5、墻:留置在門洞口過梁跨中1/3范圍內,也可留在縱橫墻的交接處。

  二、施工縫的處理措施

  1、墻體豎向施工縫的處理:墻體豎向施工縫可用15×15目的雙層鋼絲網綁扎在墻體鋼筋上,外用50mm厚木板封擋混凝土。當墻模拆除后,在距施工縫50mm處的墻面上兩側均勻彈線,用云石機沿墨線切一道5mm深的直縫;再用釬子將直縫以外的混凝土軟弱層剔掉露石子,清理干凈,保證混凝土接搓質量。

  2、墻體頂部水平施工縫處理:墻體混凝土澆筑時,高于頂板底40mm。墻體模板拆除后,彈出頂板底線,在墨線上5mm處用云石機切割一道5mm深的水平直縫,將直縫以上的混凝土軟弱剔掉露石子,清理干凈。

  3、墻、柱底部施工縫的處理:剔除浮漿,并使剔除向下凹2cm,沿墻、柱外尺寸線向內5mm用砂輪切割機切齊,保證混凝土接縫處的質量。并加以充分濕潤和沖洗干凈,且不得積水。

  三、施工縫處混凝土的澆筑

  1、在施工縫處繼續澆筑混凝土時,已澆筑的混凝土的抗壓強度不應小于1.2N/mm2。

  2、在澆筑混凝土前,宜在施工縫處鋪一層與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減石子水泥砂漿,接漿厚度5~10cm。

  3、混凝土應細致搗實,使新舊混凝土緊密結合。

相關文章

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