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綁扎施工方法(十二)
施工前應對施工部位、施工圖紙、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以及施工規范等進行熟悉、掌握。
1綁柱子鋼筋:
1.1工藝流程:套柱箍筋→搭接綁扎豎向受力筋→畫箍筋間距線→綁箍筋
1.2套柱箍筋: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先將箍筋套在下層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鋼筋,在搭接長度內,綁扣不少于3個,綁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圓鋼筋搭接時,角部彎鉤應與模板成45°,中間鋼筋的彎鉤應與模板成90°角。(對于豎向焊接的接長的柱子鋼筋不用受此約束)
1.3搭接綁扎豎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之后,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均不小于300mm。綁扎接頭的位置應相互錯開。從任一綁扎接頭中心到搭接長度的1.3倍區段范圍內,有綁扎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得超過25%;受壓區不得超過50%。當采用焊接接頭時,從任一焊接接頭中心至長度為鋼筋直徑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區段內,有接頭鋼筋面積占鋼筋總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宜超過50%;受壓區不限制。
1.4畫箍筋間距線:在立好的柱子豎向鋼筋上,按圖紙要求用粉筆劃箍筋間距線。
1.5柱箍筋綁扎
1.5.1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扎,宜采用纏扣綁扎。
1.5.2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扎,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扎。
1.5.3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布置,并綁扎牢固。
1.5.4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于10d(d為箍筋直徑),箍筋采用90°搭接,搭接處應焊接,焊縫長度單面焊縫不小于5d,如箍筋彎頭無法彎成135°就采用90°,必須點焊焊接。
1.5.5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間距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1.5.6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范要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或用塑料卡卡在外豎筋上)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
2梁鋼筋綁扎:
2.1工藝流程:
模內綁扎:模板清理→畫主梁箍筋間距→放主梁箍筋→穿主梁底層縱筋及彎起筋→穿主梁上層縱向架立筋→按箍筋間距綁扎→放次粱箍筋→穿次粱底層縱向鋼筋及彎起筋→穿次梁上層縱向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
模外綁扎(先在梁模板上口綁扎成型后再入模內):畫箍筋間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鋪橫桿數根→在橫桿上面放箍筋→穿主梁下層縱筋→穿次梁下層鋼筋→穿主梁上層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穿次梁上層縱筋→按箍筋間距綁扎
2.2在梁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2.3先穿主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扎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問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梁同時配合進行。
2.4框架梁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蚣芰嚎v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
2.5綁梁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扎。
2.6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梁中應交錯綁扎,箍筋彎鉤為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如做成封閉箍時,單面焊縫長度為5d。
2.7梁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梁端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
2.8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或塑料卡),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要求。
2.9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鋼筋直徑等于或大于22mm時,宜采用焊接接頭,小于22mm時,可采用綁扎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范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于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Ⅰ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采用綁扎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
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于50%。
2.10 排間鋼筋之間用不小鋼筋直徑和不小于25直徑的短鋼筋進行支墊,以隔開和確保排間鋼筋的間距。
3板鋼筋綁扎:
3.1工藝流程:
清理模板→模板上畫線→綁板下受力筋→綁負彎矩鋼筋
3.2板鋼筋與接駁器連接要到位,不能有扯絲不到位的,在鋼筋間距要求下,每根鋼筋必須與接駁器連接。
3.3清理模板上面的雜物,用粉筆在模板上劃好主筋,分布筋間距。
3.4按劃好的間距,先擺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預埋件、電線管、預留孔等及時配合安裝。
3.5綁扎板筋時一般用順扣)或八字扣,除外圍兩根筋的相交點應全部綁扎外,其余各點可交錯綁扎(雙向板相交點須全部綁扎)。如板為雙層鋼筋,兩層筋之間須加鋼筋馬凳,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負彎矩鋼筋每個相交點均要綁扎。
3.6在鋼筋的下面墊好砂漿墊塊,間距1.5m。墊塊的厚度等于保護層厚度,應滿足設計要求,如設計無要求時,板的保護層厚度應為15mm,鋼筋搭接長度與搭接位置的要求與前面所述梁相同。
3.7雙向鋼筋層間應設置專用鋼筋馬凳,有負彎矩鋼筋的雙層鋼筋之間也應設置馬凳鋼筋,馬凳高度應減去上下保護層和層間鋼筋的直徑厚度。
4樓梯鋼筋綁扎:
4.1工藝流程:
劃位置線→綁主筋→綁分布筋→綁踏步筋
4.2在樓梯底板上劃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線。
4.3根據設計圖紙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綁扎主筋后綁扎分布筋,每個交點均應綁扎。如有樓梯梁時,先綁梁后綁板筋。板筋要錨固到梁內。
4.4底板筋綁完,待踏步模板吊綁支好后,再綁扎踏步鋼筋。主筋接頭數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
5要求和注意事項
5.1本工程鋼筋用量大,鋼筋規格比較多。為了便于施工,部分鋼筋在外加工制作,為確保鋼筋及時供應,保證工程順利進行,施工班組必須提前提供料單。
5.2所有進場鋼筋必須具備出場合格證方能進場。鋼筋進場后必須經檢驗合格后才能使用。材料組應按照材料供應計劃準備貨源及時供貨,鋼筋進場后應分類掛牌堆放。成型鋼筋:必須符合配料單的規格、尺寸、形狀、數量;核對半成品鋼筋的規格、尺寸和數量等是否與料單相符。
5.3墊塊:按各部位保護層的厚度選用水泥砂漿墊塊或塑料墊(卡)塊。
5.4綁扎絲:選用20~22號鍍鋅鐵絲。
5.5鋼筋加工時應按施工順序:地梁、承臺鋼筋→地下室底板鋼筋→地下室墻柱鋼筋→地下室梁板鋼筋→轉換層墻柱鋼筋→二層梁板鋼筋→標準層墻柱鋼筋→標準層梁板及屋面梁板鋼筋→屋面構架鋼筋,并分部位,分規格掛牌分類堆放整齊。
5.6受力鋼筋的彎鉤和彎折應符合下列規定:
a、Ⅰ級鋼筋末端應作180°彎鉤,其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2.5倍,彎鉤的彎后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3倍。
b、當設計要求,鋼筋末端需作135°彎鉤時,HRB335級、HRB440級鋼筋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4倍,彎鉤的彎后平直部分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c、鋼筋制作不大于90°的彎折時,彎折處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5倍。
2、箍筋的末端彎鉤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
3、鋼筋加工的允許偏差如下:
項目允許偏差(mm)
受力鋼筋順長度方向全長的凈尺寸±10
彎起鋼筋的彎折位置±20
箍筋內凈尺寸±5
5.7鋼筋連接
?。?)承臺
鋼筋綁扎承臺鋼筋的綁扎,必須將全部鋼筋相互交點扎牢,注意相鄰綁扎點的鐵絲要成八字形綁扎(左右扣綁扎)。
電梯井承臺鋼筋綁扎時,必須先焊接鋼筋安全支架,保證工人能安全在上面施工。焊接時須保證支架頂面標高。
?。?)底板、地梁鋼筋綁扎
地下室底板厚度400mm,設計為2層鋼筋網,綁扎時需墊鋼筋馬鐙支撐,馬鐙形狀為"幾"字型,梅花型設置,間距≤1200,以固定鋼筋網的位置。用20號鐵絲滿扣綁扎。
底板鋼筋均采用搭接,在同一位置的鋼筋搭接面積不得超過該位置鋼筋總面積的50%,底板上層鋼筋在柱軸線處搭接,底板下層鋼筋在跨中處搭接。
地梁梁底縱筋在支座1/3范圍內連接,梁面縱筋在跨中1/3范圍內連接。
?。?)墻、柱鋼筋綁扎
承臺內墻、柱插筋,用Ф25鋼筋及鋼管固定,柱四角豎筋與固定鋼筋點焊,柱主筋根部及上口要設焊接箍筋。墻、柱主筋的每段長度為樓層高度,墻柱鋼筋的接頭位置應錯開,同一位置的鋼筋連接面積不得超過該位置鋼筋總面積的50%。先搭設綁扎柱筋用的臨時腳手架,綁扎操作者應配戴相應的安全器材。柱主筋根部與上口要增設限位箍,確保位置準確。柱筋每邊超過4根者,必須錯開接頭。施工時將箍筋從柱頂逐根套在柱上,逐組綁扎牢固,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交錯布置在四周縱向鋼筋上,箍筋轉角與豎向鋼筋交叉點均應扎牢,箍筋平直部分與豎向鋼筋交叉點可每隔一根互成梅花式扎牢。鐵絲扣要相互成八字形綁扎。
墻豎向鋼筋采用搭接,水平鋼筋每段長度不宜超過12m,以便于鋼筋的綁扎。上下及兩端三排鋼筋交叉點應每點扎牢,中間部分按梅花形扎牢。兩層鋼筋網之間按@350~400梅花形設置f8拉筋。
?。?)梁板鋼筋綁扎
梁筋綁扎在梁底模安裝后進行,梁縱向受力鋼筋出現雙層或多層排列時,兩排鋼筋之間應墊直徑25mm的短鋼筋,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交錯設置,并與兩根架立筋綁扎,做法與柱相同。
樓板鋼筋交叉點應采用22號鐵絲扎牢,對于單向板外圍兩行鋼筋必須將所有交叉點綁牢,中間部分交叉點可以間隔綁扎,但必須保證鋼筋不產生位移;對雙向板,所有鋼筋交叉點全部綁扎。
上層鋼筋網片必須墊以足夠的撐腳,間距1000mm,梅花形布置,以保證鋼筋網標高的準確,鋼筋網片綁扎前必須彈好線,以保證鋼筋順直,間距均勻。
樓板鋼筋綁扎時,配置的鋼筋級別、直徑、根數和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綁扎的鋼筋網不得有變形,松脫現象。
樓板鋼筋的綁扎接頭必須符合以下規定:
搭接長度的未端距鋼筋彎折處不得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位置不應位于樓板最大彎矩處。鋼筋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綁扎牢。鋼筋的搭接長度必須嚴格按設計要求施工。
樓板上部的負鋼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別是懸臂板,要嚴格控制負筋位置。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的鋼筋在中層,主梁的鋼筋在下??蚣芰汗濣c處鋼筋穿插十分稠密時,應注意梁頂面主筋間的凈間距要留有30mm,以利灌筑砼之需要。
澆筑砼時,必須經專人值班,發現鋼筋位移或松脫及時糾正。
?。?)鋼筋的連接
對于直徑d≥22的鋼筋采用鋼套筒直螺紋連接,16≤d≤20采用焊接,d≤14采用搭接。直螺紋連接、焊接及搭接接頭數量均要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
鋼筋的接頭均要按規范要求分批進行質量檢查和驗收,所有接頭應分批抽取試件進行力學試驗,經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6質量要求
6.1鋼筋的加工、綁扎必須按設計要求及規范規定嚴格執行。
6.2所有鋼筋必須在加工場地內按下料單加工好后方能進行安裝,嚴禁在施工現場燒烤鋼筋和用電焊燒斷鋼筋。
6.3護層水泥砂漿墊塊厚度應準確,墊塊間距應適宜,防止平板懸臂板面出現裂縫,梁底柱側露筋。
6.4對于板筋綁扎,水泥砂漿墊塊一定要墊夠,墊塊間距不超過700mm,梅花形設置。
6.5鋼筋、骨架綁扎,缺扣、松扣數量不得超過綁扎數量的10%,且不應集中。骨架未綁扎前要檢查鋼筋接頭數量,如超出規范要求,要作調整才可綁扎成型。
6.6為保證鋼筋位置的準確,要在墻、柱外邊一米處設檢查線,在澆筑砼時,發現鋼筋位移,應及時調整。
6.7允許偏差如下所示:
鋼筋安裝位置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
項 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
綁扎鋼筋網長、寬±10鋼尺檢查
網眼尺寸±20鋼尺量連續三檔,取最大值
綁扎鋼筋骨架長±10鋼尺檢查
寬、高±5鋼尺檢查
受力鋼筋間距±10鋼尺量兩端、中間各一點,取最大值
排距±5
保護層
厚度基礎±10鋼尺檢查
柱、梁±5鋼尺檢查
板、墻、殼±3鋼尺檢查
綁扎箍筋、橫向鋼筋間距±20鋼尺量連續三檔,取最大值
鋼筋彎起點位置20鋼尺檢查
預埋件中心線位置5鋼尺檢查
水平高差+3,0鋼尺和塞尺檢查
6.8綁扎接頭的位置應相互錯開:當采用綁扎搭接接頭時,在規定的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焊接接頭時在焊接接頭處35d且不小于500mm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綁扎搭接接頭受拉區不大于25%,受壓區不大于50%。
6.9焊接接頭受拉區不大于50%,受壓區不限制。接頭位置宜設在受力較小處,同一根鋼筋應盡量減少接頭。
?、?有抗震要求的,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 度,平直長度不小于10d(d為箍筋直徑)。如箍筋采用90度搭接,搭接處焊接,焊縫長度單面焊焊縫不小于5d。
?、?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箍筋的間距均應符合設計要求。
?、?柱內鋼筋采用電渣壓力焊連接,接頭位置及數量按03G329(一)執行??蚣苤鶚嬙煜椤?3G101-1》及《建筑抗震構造祥圖》執行。根據建筑圖填充墻位置留置插筋或拉結筋。
?、?柱筋保護層: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 毫米左右(或用塑料卡卡在外豎筋上)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尺寸正確。
?、?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鋼筋彎折的位置、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6.10梁鋼筋綁扎一般要求:
A 主次梁相交處,一般情況 次梁的正負縱筋應分別放在主梁的正負縱筋之上
抗扭縱筋伸入支座錨固LaE。本圖未注明部位,應按《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03G101施工。
B構件主筋保護層厚度:按設計要求。
C縱向受拉鋼筋、箍筋及拉筋、彎鉤構造詳03G101-1
D 梁、柱縱向鋼筋分二排設置時,二排鋼筋之間的凈距梁 25mm。
E板、梁上預留洞口時應在洞口兩側附加鋼筋。對于大于300且小于1000的洞口均需加設附加鋼筋,附加鋼筋為每邊不少于兩根直徑不小于Φ12的熱軌帶肋鋼筋。
F梁縱向受力鋼筋采用焊接搭接。
G 縱向鋼筋水平段應伸進柱翼緣再分別向上、下折錨,當樓層框架梁的縱向鋼筋延伸至柱邊的長度>Lae時,可不必往上、下彎錨,而至柱外邊止。
H主、次梁相交處,若無特殊情況,次梁的正、負受力筋應分別在主梁的正、負受力筋之上。井字梁相交處,長梁底筋應放在短梁主筋之上。主、次梁及次梁相交處設附加箍筋,間距50 mm。I 通長鋼筋的搭接位置,下筋在支座范圍,上筋在跨中1/3 范圍內。懸挑梁箍筋全長加密。
7鋼筋綁扎施工要求:
A、已澆筑混凝土浮漿未清除干凈不準綁扎鋼筋; B、鋼筋污染清除不干凈不準綁扎鋼筋; C、控制線未彈好不準綁扎鋼筋; D、鋼筋偏位未檢查、校正合格不準綁扎鋼筋; E、鋼筋接頭本身質量未檢查合格不準綁扎鋼筋; F、技術交底未到位不準綁扎鋼筋; G、鋼筋加工未通過驗收不準綁扎鋼筋。
?、?鋼筋驗收要求:鋼筋分項未完成不驗收;鋼筋定位措施不到位不驗收;鋼筋保護層墊塊不合格、達不到要求不驗收;鋼筋位移較大不合格不驗收;鋼筋綁扎未嚴格按技術交底施工不驗收。結構各部位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及墊塊
?、?重點技術要求: A 、箍筋要求及抗震要求:注意箍筋的加密區的位置、長度、箍筋間距、箍筋彎鉤長度、平直長度。梁與柱交接處,梁內柱應綁有二道箍筋。 B、預留洞、門窗洞的加強筋,梁柱鋼筋的錨固根據圖紙的要求設置預留洞口、門窗洞口等的加強筋、并固定牢靠,防止混凝土澆筑時位移。 C 、水電線盒的固定:采用增加附加定位措施筋的方法將水電線盒焊接或與鋼筋綁扎定位。以防盒體偏移。
8成品保護 :
1
)柱子鋼筋綁扎之后,不得隨意踩踏。 2)樓板的彎起鋼筋、負彎矩鋼筋綁好后,嚴禁在上面行走,在澆筑混凝土前保持原有形狀,澆灌中派鋼筋工專門負責修理。 3)綁扎鋼筋時避免碰動預埋件及洞口模板。 4)安裝電線管、暖衛管線或其他設施時不得任意切斷和移動鋼筋。6、電渣壓力焊
?、攀┕蕚洌褐鶅戎睆酱笥?0MM的鋼筋接頭全部采用電渣壓力焊接。 1)材料及主要機具:鋼筋:鋼筋的級別、直徑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有出廠證明書及復試報告單。
進口鋼筋還應有化學復試單,其化學成分應滿足焊接要求,并應有可焊性試驗。 2)焊劑
?、俸竸┑男阅軕螱B5293 碳素鋼埋弧焊用焊劑的規定。焊劑型號為HJ431,常用的為熔煉型高錳高硅低氟焊劑或中錳高硅低氟焊劑。②焊劑應存放在干燥的庫房內,防止受潮。如受潮,使用前須經250-300℃烘焙2h。③使用中回收的焊劑,應除去熔渣和雜物,并應與新焊劑混合均勻后使用。④焊劑應有出廠合格證。
7主要機具:①手工電渣壓力焊設備包括:焊接電源、控制箱、焊接機、焊接夾具、焊劑罐等。②焊接電源。鋼筋電渣壓力焊宜采用次級空載電壓較高(TSV 以上)的交流或直流焊接電源。(一般32mm 直徑及以下的鋼筋焊接時,采用容量為600A 的焊接電源)。當焊機容量較小時,也可以采用較小容量的同型號,同性能的兩臺焊機并聯使用。 4)作業人員及施工環境:焊工必須持有有效的焊工證。
?、?設備應符合要求。焊接夾具應有足夠的剛度,在最大允許荷載下應移動靈活,操作方便。
?、?焊劑罐的直徑與所焊鋼筋直徑相適應,不致在焊接過程中燒壞。電壓表、時間顯示器應配備齊全,以便操作者準確掌握各項焊接參數。電源應符合要求,當電源電壓下降大于5%,則不宜進行焊接。
?、圩鳂I場地應有安全防護措施,制定和執行安全技術措施,加強焊工的勞動保護,防止發生燒傷、觸電、火災、爆炸以及燒壞機器等事故。
?、茏⒁饨宇^位置,注意同一區段內有接頭鋼筋截面面積的百分比,不符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有關條款的規定時,要調整接頭位置后才能施焊。
?、撇僮鞴に嚕?/p>
1)檢查設備、電源、確保隨時處于正常狀態,嚴禁超負荷工作。
鋼筋端頭制備:鋼筋安裝之前,焊接部位和電極鉗口接觸的(150mm 區段內)鋼筋表面上的銹斑、油污、雜物等,應清除干凈,鋼筋端部若有彎折、扭曲,應予以矯直或切除,但不得用錘擊矯直。
2)選擇焊接參數:鋼筋電渣壓力焊的焊接參數主要包括:焊接電流、焊接電壓和焊接通電時間,參見表4-23。不同直徑鋼筋焊接時,按較小直徑鋼筋選擇參數,焊接通電時間延長約10%。鋼筋電渣壓力焊焊接參數 表4-23
3)安裝焊接夾具和鋼筋:夾具的下鉗口應夾緊于下鋼筋端部的適當位置,一般為1/2焊劑罐高度偏下5-10mm,以確保焊接處有足夠的淹埋深度。上鋼筋放入夾具鉗口后,調準動夾頭的起始點,使上下鋼筋的焊接部位位于同軸狀態,方可夾緊鋼筋。鋼筋一經夾緊,嚴防晃動,以免上下鋼筋錯位和夾具變形。
4)安放焊劑罐、填裝焊劑。
5)試焊、作試件、確定焊接參數:在正式進行鋼筋電渣壓力焊之前,必須按照選擇的焊接參數進行試焊并作試件送試,以便確定合理的焊接參數。合格后,方可正式生產。當采用半自動、自動控制焊接設備時,應按照確定的參數設定好設備的各項控制數據,以確保焊接接頭質量可靠。
1)施焊操作要點。
?、?閉合回路、引?。和ㄟ^操縱桿或操縱盒上的開關,先后接通焊機的焊接電流回路和電源的輸入回路,在鋼筋端面之間引燃電弧,開始焊接。
?、?電弧過程:引燃電弧后,應控制電壓值。借助操縱桿使上下鋼筋端面之間保持一定的間距,進行電弧過程的延時,使焊劑不斷熔化而形成必要深度的渣池。電渣過程:隨后逐漸下送鋼筋,使上鋼筋端部插入渣池,電弧熄滅,進入電渣過程的延時,使鋼筋全斷面加速熔化。
?、?擠壓斷電:電渣過程結束,迅速下送上鋼筋,使其端面與下鋼筋端面相互接觸,趁熱排除熔渣和熔化金屬。同時切斷焊接電源。
?、?接頭焊畢,應停歇20-30s 后(在寒冷地區施焊時,停歇時間應適當延長),才可回收焊劑和卸下焊接夾具。
?、葙|量檢查:在鋼筋電渣壓力焊的焊接生產中,焊工應認真進行自檢,若發現偏心、彎折、燒傷、焊包不飽滿等焊接缺陷,應切除接頭重焊,并查找原因,及時消除。切除接頭時,應切除熱影響區的鋼筋,即離焊縫中心約為1.1倍鋼筋直徑的長度范圍內的部分應切除。
?、琴|量保證措施:
1)鋼筋端頭要調直,不直的要事先切除或進行調直;以防焊包不均和偏心。
2)鋼筋焊接端頭要除銹到位,以防因除銹不到位而出現氣孔和影響熔透。
3)焊工要持證上崗并具有長期施焊實際經驗,操作技能和工藝撐握嫻熟。
4)焊接電源要穩定,焊前要對電流進行測定,要盡可能在設備用電低峰期進行施焊以免焊接電流不足造成的焊接不透和焊包不均等的質量缺陷。
5)焊接母材要質量合格,焊劑要事先烘干和采取防潮措施。
6)焊接卡具要性能良好,使用靈活,焊接卡具所采用的墊片要適當和精確,以防變徑鋼筋焊接時出現偏心。 7) 在鋼筋電渣壓力焊生產中,應重視焊接全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環節。接頭部位應清理干凈;鋼筋安裝應上下同心;夾具緊固,嚴防晃動;引弧過程,力求可靠;電弧過程,延時充分;電渣過程,短而穩定;擠壓過程,壓力適當。若出現異?,F象,應參照表4-24查找原因,及時清除。
8)電渣壓力焊可在負溫條件下進行,但當環境溫度低于-20℃時,則不宜進行施焊。雨天、雪天不宜進行施焊,必須施焊時,應采取有效的遮蔽措施。焊后未冷卻的接頭,應避免碰到冰雪。
9)焊接時要用注意過程控制,嚴格采用三檢制和樣板制,做到原材料不合格不使用,工序質量不合格不轉序。質量檢查要落實責任人。
10)焊接完成后要在20分鐘后及時清除焊渣,發現焊包質量不符合要求的及時采取措進行處理。并及時清理落地焊渣,做好工序轉序準備。經過班組自檢、專檢和交接檢并確認焊接質量符合要求后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群附淤|量檢查: 1)抽樣及質量檢測:
?、黉摻畹钠贩N和質量,鋼筋的規格,焊接接頭的位置,同一區段內的接頭鋼筋面積的百分比,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電渣壓力焊接頭的力學性能檢驗必須合格。
?、诹W性能檢驗時,從每批接頭中隨機切取3個接頭作拉伸試驗。
?、?焊接試件,以300 個同鋼筋級別接頭作為一批。
?、茉诂F澆鋼筋混凝土多層結構中,以每一樓層或施工區段的同級別鋼筋接頭作為一批,不足300個接頭仍作為一批。 2)焊接質量的宏觀檢查:鋼筋電渣壓力焊接頭應逐個進行外觀檢查,結果應符合下列要求:焊包較均勻,突出部分最少高出鋼筋表面4mm;電極與鋼筋接觸處,無明顯的燒傷缺陷;接頭處的彎折角不大于4度;接頭處的軸線位移應不超過0.1倍鋼筋直徑,同時不大于2mm。外觀檢查不合格的接頭切除重焊、或采取補救措施。
?、沙善繁Wo
1)接頭焊畢,應停歇20-30s后才能卸下夾具,以免接頭彎折。
2)焊包清理時不要過早,以防焊包未硬化前敲擊變形。
3)焊包焊接嚴禁在雨天進行,要防止焊包焊后馬上見水和發生脆裂和冷脆。
?、虱h保措施:
1)柱筋堆放應整齊。
2)卸開夾具后,所掉下的焊藥應及時清理回收利用。
3)割掉地的柱筋接頭也應及時回收.不得滿地亂扔。
篇2:鋼筋工程施工方案:制作綁扎
鋼筋工程施工方案:制作、綁扎
——鋼筋施工的準備、制作、綁扎
審學施工圖紙,采用微機鋼筋翻樣系統進行鋼筋翻樣工作;
對進場鋼筋進行檢查,符合要求才可使用;
檢查所有施工機械,確保運轉正常。
鋼筋的制作
按照翻樣料單進行鋼筋制作,應注意尺寸準確,彎曲角度正確,成形鋼筋分類捆好,掛好料牌,按順序堆放整齊。避免泥土污染。
鋼筋的綁扎
墻柱鋼筋綁扎前必須將插筋調直,去除插筋上的水泥砂漿,綁扎時應注意保護層厚度,搭接長度等;
梁的鋼筋綁扎應注意搭接接頭的位置必須錯開,鋼筋間距、排距應滿足設計與施工的要求。
篇3:鋼筋工程施工方案:綁扎安裝
鋼筋工程施工方案:綁扎與安裝
——鋼筋綁扎與安裝
鋼筋綁扎前先認真熟悉圖紙,檢查配料表與圖紙,設計是否有出入,仔細檢查成品尺寸、形狀是否與下料表相符。核對無誤后方可進行綁扎。
一、底板及承臺鋼筋綁扎
底板鋼筋綁扎:底板鋼筋工程量大,穿插復雜,必須注意施工順序:
1、施工前彈出鋼筋位置線,以確保鋼筋綁扎后位置的正確性。
2、先綁扎承臺、地梁鋼筋,綁扎時用鋼管搭設支架臨時固定,成型后拆除。
3、承臺、地梁鋼筋綁扎完成后,按彈出的底板鋼筋位置線,先鋪底板下層鋼筋,根據底板受力情況,底板面筋應放在地梁主筋下面。
4、鋼筋綁扎時,靠近外圍兩行的相交點每點都綁扎,中間部分可梅花型綁扎,雙向受力鋼筋應滿綁。
5、底排筋用混凝土墊塊墊起,梅花狀布置,確保保護層厚度。
6、綁扎完下層鋼筋后,擺放鋼筋馬凳,底部與下層筋點焊固定,在馬凳上縱向或橫向固定定位鋼筋,然后再綁扎上層鋼筋。
鋼筋支撐圖
二、柱
1、豎向鋼筋的彎鉤應朝向柱心,角部鋼筋的彎鉤平面與模板面夾角,對矩形柱應為45°角,截面小的柱,用插入振動器時,彎鉤和模板所成的角度不小于15°。
2、箍筋的接頭應交錯排列垂直放置;箍筋轉角與豎向鋼筋交叉點均應扎牢(箍筋平直部分與豎向鋼筋交叉點可每隔一根互成梅花式扎牢)。綁扎箍筋時,鐵線扣要相互成八字形綁扎。
3、柱筋綁扎時應吊線控制垂直度,并嚴格控制主筋間距。柱筋搭接處的箍筋及柱立筋應滿扎,其余可梅花點綁扎。
4、當梁高范圍內柱(墻)縱筋斜度b/a≤1/6時,可不設接頭插筋;當b/a>1/6時,應增設上下柱(墻)縱筋的連接插筋,錨入柱(墻)內。
變截面柱鋼筋綁扎示意圖
5、下層柱的豎向鋼筋露出樓面部分,宜用工具或柱箍將其收進一個柱筋直徑,以利上層柱的鋼筋搭接,并與上層梁板筋焊接如圖11,當上下層柱截面有變化時,其下層柱鋼筋的露出部分,必須在綁扎梁鋼筋之前,先行收分準確。
圖2 柱筋定位圖
三、墻
1、墻的鋼筋網綁扎同基礎。鋼筋有180度彎鉤時,彎鉤應朝向混凝土內。
2、采用雙層鋼筋網時,在兩層鋼筋之間,應設置撐鐵(鉤)以固定鋼筋的間距。
3、墻筋綁扎時應吊線控制垂直度,并嚴格控制主筋間距。剪力墻上下三道水平筋處應滿扎,其余可梅花點綁扎。
4、為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豎向受力筋外綁一道水平筋或箍筋,并將其與豎筋點焊,以固定墻、柱筋的位置如附圖,在點焊固定時要用線錘校正。
5、外墻澆筑后嚴禁開洞,所有洞口預埋件及埋管均應預留,洞邊加筋詳見施工圖。墻、柱內預留鋼筋做防雷接地引線,應焊成通路。其位置、數量及做法詳見安裝施工圖,焊接工作應選派合格的焊工進行,不得損傷結構鋼筋,水電安裝的預埋,土建必須配合,不能錯埋和漏埋。
6、當上下層墻截面有變化時,縱向鋼筋處理見附圖。
四、梁與板
1、縱向受力鋼筋出現雙層或多層排列時,兩排鋼筋之間應墊以直徑25mm的短鋼筋,如縱向鋼筋直徑大于25mm時,短鋼筋直徑規格與縱向鋼筋相同規格。
2、箍筋的接頭應交錯設置,并與兩根架立筋綁扎,懸臂飄梁則箍筋接頭在下,其余做法與柱相同。梁主筋外角處與箍筋應滿扎,其余可梅花點綁扎。
3、板的鋼筋網綁扎與基礎相同,但應注意板上部的負鋼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別是雨蓬、挑檐、陽臺、窗臺等懸臂板,要嚴格控制負筋位置,在板根部與端部必須加設板凳鐵,確保負筋的有效高度。
墻鋼筋定位圖
4、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的鋼筋在中層,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梁或墊梁時,主粱鋼筋在上。
5、樓板鋼筋的彎起點,如加工廠(場)在加工沒有起彎時,設計圖紙又無特殊注明的,可按以下規定彎起鋼筋,板的邊跨支座按跨度1/10L為彎起點。板的中跨及連續多跨可按支座中線1/6L為彎起點。(L一板的中一中跨度)。
6、框架梁節點處鋼筋穿插十分稠密時,應注意梁頂面主筋間的凈間距要有留有30mm,以利灌筑混凝土之需要。
7、鋼筋的綁扎接頭應符合下列規定:
(1)、搭接長度的未端距鋼筋彎折處,不得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于構件最大彎矩處。
(2)、受拉區域內,Ⅰ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未端應做彎鉤。
(3)、鋼筋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4)、受拉鋼筋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應符合結構設計要求。
(5)、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符合結構設計要求。
8、板筋綁扎前須先按設計圖要求間距彈線,按線綁扎,控制質量。
9、為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和梁主筋的有效受力范圍,地下室主次梁采取用鋼筋支撐頂排鋼筋的方法,沒跨設置3條。
梁鋼筋支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