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腳手架的搭設和拆除順序
1、搭設順序
做好搭設的準備工作→按房屋的平面形狀放線→鋪設墊板→按立桿間距排放底座→放置縱向掃地桿→逐根樹立立桿,隨即與縱向掃地桿扣牢→安裝橫向掃地桿,并與立桿或縱向掃地桿扣牢→安裝第一步大橫桿(與各立桿扣牢)→安裝第一步小橫桿→安裝第二步大橫桿→安裝第二步小橫桿→加設臨時拋撐(上端與第二步大橫桿扣牢,在裝設兩道聯墻桿后可拆除)→第三、四步大橫桿和小橫桿→設置聯墻桿→接立桿→加設剪刀撐→鋪腳手板→綁護身欄桿和擋腳板→立桿安全網。
2、拆除順序
拆除的原則:先搭的后拆,后搭的先拆。先從鋼管腳手架頂端拆起。
拆除的順序為:安全網→護身欄→檔腳板→腳手板→小橫桿→大橫桿→立桿→聯墻桿→縱向支撐。
3、腳手架拆除安全技術要點
?。?)外腳手架的拆除應按自上而下的順序進行。拆除鋼管應碼好、捆好、扣件用尼龍袋裝好,安全網疊好并逐一由塔吊吊落地面堆放,做到工完場清。
?。?)拆除時,在外墻需修補的地方,應暫時停下來,配合管理人員、泥水工做好墻體的修補及墻面粉塵的清理工作;配合幕墻施工人員清理及修補幕墻存在的缺陷。
?。?)做好成品保護工作,施工過程必須確保墻面磚、玻璃幕墻不被損壞及污染。
?。?)拆除后的一切材料按指定地點堆放整齊。
?。?)外腳手架拆除時,應派專人守護下面,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拆除危險區,確保安全。
?。?)在拆除前,應先與施工外墻的人員商定交叉作業范圍,錯開工作面,確保施工安全。
篇2:外腳手架搭設施工方法
外腳手架搭設施工方法
1.由于本工程最高為六層建筑,采用ф48×3.5落地式雙排鋼管腳手架,用于砌筑和外裝修,允許荷載200KG/平方米。
?。?)落地腳手架的搭設
采用Ф48*3.5鋼管搭設落地外腳手架,腳手架搭設隨結構模板、鋼筋、砼工程一起施工,每次搭設高度應超過結構施工層頂面一排腳手,在離地2Ocm處設置一道掃地桿與腳手架連接。腳手架寬1.2m,立桿縱距1.8m,步距1.5-1.8m,豎桿離墻30Omm,底排步高2.0m。
?。?)腳手架搭設要點:
A.腳手架搭設順序:基礎平整→立桿→大橫桿、小橫桿、擱柵→剪刀撐→腳手笆及密目網→防護欄桿
B.腳手架搭設在平整的地基上?;A采用統長[10#槽鋼,腳手架立柱立于槽鋼內,確保腳下架底部均勻受力及穩定性。
C.腳手架外側5OOmm以外必須平整,且確保其周圍的排水暢通。
D.首步腳手架步高為2m,立桿應間隔交叉不同長度的鋼管,將相鄰立柱的對接接頭位于不同高度上,使立柱受荷的薄弱截面錯開。
E.腳手架外側,從第二步以上,每層均須在外立柱里側設l.2高防護欄桿及滿掛綠色密目安全網。腳手架內側里立桿和框架之間每隔四步鋪設統長安全底笆(重疊)。底笆下加兩根擱柵與牽杠用鉛絲扎牢。作業層三步腳手架沒腳手笆,腳手笆下部設兩根擱柵與橫桿扣牢,腳手笆與擱柵綁扎,每笆扎點不少于四點。
F.腳手架和框架結構采用鋼管作硬拉連接,與框架上預埋件用電焊連接,水千方向每三根立桿設置一個連接點,垂直方向每二步設置一個連接點,以保證腳手和主體結構的整體性,連接件應盡可能設置在立桿與大小橫桿交接處,且必須從第一步橫桿開始設置。
G.腳手架外側每隔9m必須設置一道剪刀撐,斜桿與地面夾角為45度~60度之間,自下而上連續設置,搭接長度不少于4Ocm。
H.車輛出入口及建筑物出入口,里外立桿應用鋼管加固,在外側上面搭設安全防護棚。
I.腳手架在四個角部設置避雷接地裝置。
篇3:16層住宅外腳手架搭設方法
16層住宅外腳手架的搭設方法
本工程住宅樓主體部分外腳手采用懸挑分段連續搭設的外腳手形式。八層一挑,本文中僅作大概說明。具體內容有單獨的腳手架搭設方案。
?。?)懸挑腳手構造
鋼管扣件式懸挑腳手是用鋼管組成三角形承力架,在其上搭設雙排外腳手,搭設高度為15步架,供8個樓層施工用。腳手構造如所示。其中主要受力構件為斜桿和水平橫桿,腳手的傳力順序:竹笆→腳手架→大橫桿→小橫桿→立桿→三角承力架→主體結構,水平橫桿與框架梁內預埋件焊接,腳手每層搭設,用安全網封閉。
懸挑腳手構造簡圖
?。?)搭設要點
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的搭設順序為:地基處理或搭設三角承力架-豎立柱同時安裝掃地桿-搭設水平桿-搭設剪刀撐-鋪設竹笆操作臺-搭設護欄。
三角承力架的斜桿用整根鋼管,不設接頭,底腳套于預埋入梁板內的φ28鋼筋上。底部立桿應采用長度不同的鋼管,相鄰立桿的接頭應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于5OOmm,并不得在同一步距內。立桿接頭用對接扣件連接。豎第一根立桿時,每6跨應暫設一根拋撐與地面成45-60度夾角,直至固定桿件搭好后方可視情況拆除。
每根立桿的底部向上2OOmm處應設置縱、橫向掃地桿,并用直角扣件與立桿連接。當立桿基礎高度不在同一高度上時,應將高處的縱向掃地桿向低處沿長兩跨,并與低跨立桿固定。
大橫桿鋼管長度應不小于3跨,其接頭用對接扣件連接,接頭應錯開,不得在同一跨內。大橫桿與立桿相交處用直角扣件連接固定。
雙排腳手架的小橫桿靠墻一端與墻裝飾面的距離一般為150-2OOmm,采用竹笆腳手板時,小橫桿宜放于大橫桿下方。凡立桿與大橫桿相交處均應設置一根小橫桿,小橫桿距立桿的距離不應大于55mm,并嚴禁隨意拆除。
為防止腳手架內、外傾覆,立桿應從第一步大橫桿處開始設置剛性固定件與建筑物可靠連接,固定件布置間距垂直及水平間距均不大于6M。
剪刀撐應設置在腳手架外側,接頭宜采用搭接接頭,接頭長度不小于lm,并不少于2個回轉扣件固定,固定間距不小于80Omm,回轉扣件固定應在立桿或小橫桿的伸出端上,其交點距中,中心節點距離不應大于15Omm。
住宅外腳手搭設方式示意圖
?。?)腳手架的拆除
所有參加腳手架拆除的人員、管理人員、監護人員必須參加本施工方案的安全、質量和外裝飾保護措施的交底會。
準備拆除段的腳手架范圍內的外墻貼面及其它裝飾完成后的最后修整和清潔工作,其質量已符合要求并經驗收同意后,由現場項目經理簽發拆除令。
安全監督人員對拆除段腳手架進行安全檢查,確認腳手架不存在嚴重隱患,如存在影響拆除腳手架安全的隱患,應先對腳手架進行修整和加固,以保證腳手架拆除過程中不發生危險。
場地除要有"上部拆除腳手架,嚴禁行人通過"的警告牌并設專人監護外,還須做防護欄。
大門處通道防護必須牢固,縱橫向再加一層竹片,進出大門的人員一律從防護棚中通行。
合理安排各班組勞動力,外腳手架拆除嚴禁在垂直方向同時作業,決不允許下部做外飾面和上部腳手架同時進行。
腳手竹片上所有垃圾雜物必須清除,且保證袋裝化(水泥蛇皮袋裝好并扎好后)從窗洞運至各樓層,再從塔吊上運下,嚴禁高空向下拋擲,細屑無法用掃帚集中袋裝的,可從腳手架內側向下傾倒。
隨著腳手架的向下拆除,對外墻飾面、門及窗要及時做好清潔和保護工作,每組派二位責任心強的同志參加,腳手架連接飾面的修補與腳手架同步進行,飾面修補經認定合格,并做好清潔和保護工作后方可繼續向下拆除腳手架。
為盡量減少外墻腳手架飾面修補的工作量,在拆完上一段腳手架后,應在下一段貼面開始前調整腳手架的斜撐桿及連接桿數量,做到該段每層連接點每立面不少與3只,且保證兩端的點連接點,原設斜撐樓層的斜撐某桿亦調整至每立面不少于3根(與該層連接桿同位置)。
腳手架拆除與搭設順序正好相反,即先搭后拆、后搭先拆,其順序為:安全網--竹片--欄桿--剪力撐(隨每步腳手架拆除)--中間擱柵鋼管--大橫桿--小橫桿--立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