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識圖入門知識
一、箍筋表示方法:
?、?φ10@100/200(2)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
?、?φ10@100/200(4)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φ8@200(2)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
?、?φ8@100(4)/150(2)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
一、 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 :
?、?3Φ22,3Φ20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下部鋼筋為3Φ20。
?、?2φ12,3Φ18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下部鋼筋為3Φ18。
?、?4Φ25,4Φ25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下部鋼筋為4Φ25。
?、?3Φ25,5Φ25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下部鋼筋為5Φ25。
二、 梁上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梁上支座處)
?、?2Φ20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于雙肢箍。
?、?2Φ22+(4Φ12)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6Φ25 4/2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2Φ22+ 2Φ22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三、 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
?、?G2φ12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
?、?G4Φ14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N2Φ22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
?、?N4Φ18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
四、 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梁的下部)
?、?4Φ25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內。
?、?6Φ25 2/4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下排筋4Φ25。
?、?6Φ25 (-2 )/4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2Φ25 + 3Φ22(-3)/ 5Φ25表示有兩排筋,上排筋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長布置。
五、 標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6Φ25 4/26Φ25 4/26Φ25 4/24Φ25
□———————————□———————□———————————□
4Φ252Φ25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斷面寬300,高700。
Y500×250表示梁下加腋,寬500,高250。
N4Φ18表示梁腰中抗扭鋼筋。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表示梁上皮標高。
N2B12指梁的兩個側面共配2根12的受扭縱向筋(腰筋),每側各配一根.
G2B12指梁的兩個側面共配置2根12的縱向構造筋(腰筋),每側各配一根.
N是受扭筋的意思,G是構造筋的意思!
7
沒有標注N 的就是構造鋼筋G,G是15D,N是LaE
篇2:鋼筋識圖入門知識
鋼筋識圖入門知識
一、箍筋表示方法:
?、?φ10@100/200(2)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
?、?φ10@100/200(4)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φ8@200(2)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
?、?φ8@100(4)/150(2)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
一、 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 :
?、?3Φ22,3Φ20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下部鋼筋為3Φ20。
?、?2φ12,3Φ18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下部鋼筋為3Φ18。
?、?4Φ25,4Φ25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下部鋼筋為4Φ25。
?、?3Φ25,5Φ25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下部鋼筋為5Φ25。
二、 梁上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梁上支座處)
?、?2Φ20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于雙肢箍。
?、?2Φ22+(4Φ12)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6Φ25 4/2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2Φ22+ 2Φ22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三、 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
?、?G2φ12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
?、?G4Φ14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N2Φ22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
?、?N4Φ18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
四、 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梁的下部)
?、?4Φ25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內。
?、?6Φ25 2/4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下排筋4Φ25。
?、?6Φ25 (-2 )/4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2Φ25 + 3Φ22(-3)/ 5Φ25表示有兩排筋,上排筋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長布置。
五、 標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6Φ25 4/26Φ25 4/26Φ25 4/24Φ25
□———————————□———————□———————————□
4Φ252Φ25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斷面寬300,高700。
Y500×250表示梁下加腋,寬500,高250。
N4Φ18表示梁腰中抗扭鋼筋。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表示梁上皮標高。
N2B12指梁的兩個側面共配2根12的受扭縱向筋(腰筋),每側各配一根.
G2B12指梁的兩個側面共配置2根12的縱向構造筋(腰筋),每側各配一根.
N是受扭筋的意思,G是構造筋的意思!
7
沒有標注N 的就是構造鋼筋G,G是15D,N是LaE
篇3:華師大高中《信息技術》第二冊電子表格入門說課稿
高中《信息技術》(第二冊)第二章用電子表格處理數據說課稿
教師:陳昕
電子表格入門
說課稿
湖北荊門·鐘祥市實驗中學
陳昕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華師大版高中《信息技術》(第二冊)第二章第一節“電子表格入門”的第1課時的內容。這一章(即“用電子表格處理數據”)是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六大模塊中必修課模塊的內容,是信息技術的基礎。本節課又是這一章第一節的第1課時,既是引入課,又是本章的重點、難點之一,因此,要求學生人人都能順利完成這部分的學習任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認識電子表格軟件的作用;理解工作簿、工作表、單元格之間的關系。
2)學會E*cel2000的啟動、新建與保存以及編輯工作表的基本方法。
3)提高學生動腦、動手技能,會應用電子表格解決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本次教學活動主要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演示、討論和自主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在親身經歷和感受中學會電子表格的建立、保存以及基本的編輯方法,為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下一階段的學習打下基礎。培養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和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2)培養學生交流互助的意識。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勇于創新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
E*cel2000的工作界面及編輯工作表的基本方法。
(四)教學難點
編輯工作表的基本方法
二、教法、學法的運用
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的作用,強化學生的視覺、聽覺,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在教師的引導下鼓勵學生動手、動腦,親身嘗試,鼓勵學生互相幫助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努力促進學生從愿學、會學、樂學向善學方向發展。
根據本節課內容特點(簡單易學)和教學目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重在突出信息技術的學習思想和方法的教學,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通過講授、演示、任務驅動等多種教學方法實施教學,讓學生在領略精美CAI課件的同時,感悟信息技術的作用,同時也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紤]到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我們也適時的在教學中通過分組討論、交流互助、協作學習、分層教學等方式,促使學生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三、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新課引入
首先通過展示一組具有音樂、色彩,又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的各種表格畫面來導入“電子表格入門”的學習。人們常常使用各種表格搜集和發布信息。但是用人工來進行統計和計算往往相當煩瑣,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E*cel2000,它就是一種電子表格軟件,它具有強大的數據處理功能。(說明學習電子表格的重要性和實用性,順利導入本節課的內容:“什么是電子表格以及電子表格的作用”。)
(二)進行新課
1、E*cel2000的啟動與工作界面
它也是教學的重點之一。教學中充分運用課件的形式來突出這一教學重點,對啟動步驟、工作界面、工作簿、工作表、單元格等知識點一一對照落實,為后續的教學掃清概念上的障礙。
在介紹E*cel的工作界面時,還要注意以學生以學過的Word界面聯系,以降低學習新知識的難度,克服陌生感。向學生提示Word和E*cel都是Office的套裝軟件之一,因此它們之間有許多一樣和類似之處,幫助學生將已掌握的知識順利遷移到后期的學習中來。
2、新建與保存工作簿
新建工作簿的方法通常有兩種,重點介紹第二種“利用系統提供的模板,建立一個新工作簿”,保存的方法與Word類似。
3、編輯工作表
這部分的內容既是本次課的重點、難點,也是本章內容的重點、難點之一。
教學中通過教師示范,學生親手參與、互相幫助、賞識激勵等方法,使每位學生學會編輯工作表的基本操作。重點示范:
1)選定單元格并輸入數據
2)運用“填充柄”輸入數據以及文本數據的輸入
3)選定一行、選定一列、選定整張工作表的操作
4)插入/刪除一行、插入/刪除一列、插入/刪除一個單元格的操作
5)合并單元格并向其輸入數據的操作
4、課堂實踐
教師布置任務:要求每位學生為班級新建一個工作表——《學生成績統計表》,并按要求新建與保存工作簿、編輯工作表。此過程重在通過任務驅動,以學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教學任務。
(三)歸納總結
1、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內容。
2、反饋:本節課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還有哪些困惑?
(四)鞏固應用
1、課后讓學生想一想、議一議:E*cel文件、工作簿、工作表和單元格之間的關系?以鞏固課堂的知識點。
2、為家庭、社會建立一個適用的電子表格,如《家庭財務收支統計表》、《單位工資統計表》等等。
鐘祥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