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公司礦長資格證再教育復習題
1、相對于安全文化管理,制度的不足有非完美性、滯后性和強制性。
2、四新教育是指: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
3、在安全生產工作中,通常所說的“三違”現象是指: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
4、四個不傷害是指: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保護他人不受傷害。
5、良好的安全文化的作用:凝聚性、導向性、規范性、激勵性。
6、四全安全管理是指:全員、全過程、全面、全天候的安全管理。
7、我國目前的安全生產格局是: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全面負責、群眾參與監督、社會廣泛支持。
8、企業和政府安全責任的區別是:企業是主體責任,安全生產是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組成部分,企業理應負責;政府是監管責任,對負責而不是對企業安全生產負責。
9、企業安全標準化建設的內容包括:崗位達標、專業達標、企業達標。
10、安全生產的兩大支柱是:企業主體責任的落實、政府監督到位。
11、安全生產的核心思想是:不安全不得生產經營。
12、在安全生產管理中,要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不安全不得生產”的原則。
13、企業要做到三個標準化:作業環境標準化、崗位操作標準化、職業健康標準化。
14、對重大、特別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負有主要責任的企業,其主要負責人終身不得擔任本行業企業的礦長。
15、對隱患不作為的,是違法行為。
16、人的不安全行為是指: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在進行操作時的違反安全生產客觀規律有可能直接導致事故的行為。
17、人的不安全行為分為:有意的不安全行為和無意的不安全行為。
18、違章行為是指;違章指揮、違章操作。
19、凡超能力、超強度、超定員組織生產的,要責令停產停工整頓,并對企業和企業主要負責人依法給予規定的上限經濟處罰。
20、因安全生產技術問題不解決產生重大隱患的,要對企業主要技術負責人、主要負責人、有關人員給予處罰,發生事故的,依法追究責任。
21、賦予企業生產現場帶班人員、班組長和調度人員在遇到險情時第一時間下達停產撤人命令的直接決策權和指揮權。
22、企業要建立完善安全生產動態監控及預警預報體系,每月進行一次安全生產風險分析。發現事故征兆要立即發布預警信息,落實防范和應急處置措施。
篇2:冶金公司礦長資格證再教育復習題
冶金公司礦長資格證再教育復習題
1、相對于安全文化管理,制度的不足有非完美性、滯后性和強制性。
2、四新教育是指: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
3、在安全生產工作中,通常所說的“三違”現象是指: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
4、四個不傷害是指: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保護他人不受傷害。
5、良好的安全文化的作用:凝聚性、導向性、規范性、激勵性。
6、四全安全管理是指:全員、全過程、全面、全天候的安全管理。
7、我國目前的安全生產格局是: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全面負責、群眾參與監督、社會廣泛支持。
8、企業和政府安全責任的區別是:企業是主體責任,安全生產是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組成部分,企業理應負責;政府是監管責任,對負責而不是對企業安全生產負責。
9、企業安全標準化建設的內容包括:崗位達標、專業達標、企業達標。
10、安全生產的兩大支柱是:企業主體責任的落實、政府監督到位。
11、安全生產的核心思想是:不安全不得生產經營。
12、在安全生產管理中,要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不安全不得生產”的原則。
13、企業要做到三個標準化:作業環境標準化、崗位操作標準化、職業健康標準化。
14、對重大、特別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負有主要責任的企業,其主要負責人終身不得擔任本行業企業的礦長。
15、對隱患不作為的,是違法行為。
16、人的不安全行為是指: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在進行操作時的違反安全生產客觀規律有可能直接導致事故的行為。
17、人的不安全行為分為:有意的不安全行為和無意的不安全行為。
18、違章行為是指;違章指揮、違章操作。
19、凡超能力、超強度、超定員組織生產的,要責令停產停工整頓,并對企業和企業主要負責人依法給予規定的上限經濟處罰。
20、因安全生產技術問題不解決產生重大隱患的,要對企業主要技術負責人、主要負責人、有關人員給予處罰,發生事故的,依法追究責任。
21、賦予企業生產現場帶班人員、班組長和調度人員在遇到險情時第一時間下達停產撤人命令的直接決策權和指揮權。
22、企業要建立完善安全生產動態監控及預警預報體系,每月進行一次安全生產風險分析。發現事故征兆要立即發布預警信息,落實防范和應急處置措施。
篇3:小區物業人員安全教育培訓方案
小區物業人員安全教育培訓方案
01培訓背景與目的
隨著城市住宅小區的增多,物業管理的安全工作日益重要。為了提高物業服務質量,確保小區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特制定本安全教育培訓方案。旨在通過系統的培訓,提升物業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安全管理能力及應急處置技能,構建安全穩定的居住環境。
02培訓對象
1. 物業管理公司高層管理人員。
2. 小區物業項目經理及現場管理人員。
3. 保安人員、清潔工、維修工等一線作業人員。
03培訓內容與要求
1. 安全管理基礎知識
- 掌握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基本內容。
- 了解物業管理中的安全責任與義務。
- 學習安全文化與安全行為規范。
- 熟悉風險評估與隱患排查的方法。
2. 日常安全巡查
- 明確安全巡查的目的與重要性。
- 掌握安全巡查的內容與頻次。
- 學會安全巡查記錄與報告制度。
- 能夠進行安全隱患識別與處理。
3. 應急預案與演練
- 學習應急預案的制定原則與結構。
- 熟悉應急預案的分類與內容。
- 掌握應急演練的計劃與組織方法。
- 能夠進行應急演練的評估與改進。
4. 消防安全管理
- 了解消防設施的種類與使用維護。
- 掌握消防安全檢查與疏散演練的技巧。
- 學習火災報警與初期火災撲救方法。
- 推廣消防知識普及與居民培訓。
5. 電梯安全管理
- 認識電梯運行原理與常見故障。
- 掌握電梯日常檢查與維護保養。
- 學習電梯緊急情況處理與救援。
- 宣傳電梯安全使用規范與居民教育。
6. 公共區域安全管理
- 熟悉公共區域安全隱患排查方法。
- 掌握公共設施設備的安全使用與維護。
- 學習公共區域的監控與巡邏技巧。
- 應對特殊天氣下的安全管理措施。
7. 環境衛生與健康安全
- 掌握清潔衛生的標準與操作流程。
- 學習垃圾分類與處理規范。
- 了解有害生物防治與消毒工作。
- 預防與控制公共衛生事件。
8. 安全文化建設
- 了解安全文化的內涵與作用。
- 學習安全文化的傳播與推廣方式。
- 掌握安全文化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 營造與維護安全氛圍的方法。
04培訓方法與手段
1. 理論教學:采用專家講座、多媒體教學等方式傳授理論知識。
2. 實操演練:通過模擬實際情境,進行消防演練、急救技能等實操練習。
3. 案例分析:剖析歷史安全事故案例,總結經驗教訓,提出預防措施。
4. 互動討論:鼓勵參訓人員提問、分享經驗,增強培訓的參與性和實效性。
05考核與評價體系
1. 理論知識考核:通過書面考試或電子測試,檢驗參訓人員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
2. 實操技能考核:通過模擬場景操作,評估參訓人員的實際操作能力。
3. 培訓效果評估:結合日常工作表現和居民反饋,評價培訓的實際效果,并提出后續改進建議。
06培訓計劃安排
1. 培訓準備階段:明確培訓目標、對象,準備培訓材料和場地。
2. 培訓實施階段:按照培訓內容和方法,開展各項教學活動。
3. 培訓總結階段:組織總結會議,收集反饋意見,不斷完善培訓體系。
07資源保障與支持
1. 確保培訓所需的資金、人力和物力資源的充足。
2. 利用現有的物業管理系統和平臺,提高培訓效率。
3. 建立與政府相關部門、專業機構的合作,提升培訓質量。
08后續跟進與持續改進
1. 定期組織復訓和新知識更新培訓。
2. 根據小區實際情況,調整和完善培訓內容。
3. 建立長效的安全教育機制,形成持續改進的安全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