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企業)風險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防范、控制、化解、處理企業在復雜多變的經營環境中,隨時發生或出現的風險與危機,健全完善風險管理體系,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集團公司及各子公司通過風險識別、風險估測、風險評價,對風險實施有效的控制,妥善處理風險所致損失,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活動。
第三條建立風險責任機制
?。ㄒ唬┘瘓F公司及各子公司為第一級風險管理單位,集團總裁和子公司總經理為風險責任承擔人,全盤負責本單位的風險管理。
?。ǘ└髯庸景凑战M織架構細分二級風險單位,每個風險單位的第一負責人為風險責任承擔人,全盤負責本單位的風險管理。
?。ㄈ└髯庸炯捌涠夛L險單位必須評估每一個操作程序所遇到的風險。再把每一個風險細分為次風險。據此制定風險管理的操作程序。
?。ㄋ模└骷夛L險單位必須把風險管理的責任落實到每一環節的相關人員,真正做到風險控制到人。
第四條建立風險預警系統
?。ㄒ唬┙⒇攧疹A警系統。集團及各子公司的財務部門,通過設置并觀察一些敏感性財務指標的變化,對可能或將要面臨的財務危機實現進行預測預報。
?。ǘ┙⒔洜I管理預警系統。集團及各子公司的經營管理人員,根據各個業務環節特有的性質來設計不同的風險控制機制,徹底掌握風險的來源和可能的影響。
?。ㄈ┙⑷娴娘L險信息報告系統。各子公司及其二級風險管理單位,有責任及時而且無隱藏地向集團公司組織行政中心報告有關風險的真實信息。
第五條風險管理的控制重點。
風險管理同時從體制上、制度上和人力資源上來進行風險控制。
?。ㄒ唬捏w制上進行風險控制的重點在于完善機制結構,降低決策風險,并就此制訂完整的決策機制和監督體制。
?。ǘ闹贫壬线M行風險控制的重點在于建立授權管理制度,完善集團公司與子公司及部門之間的風險防火墻。
?。ㄈ娜肆Y源上來進行風險控制的重點則是在于把握管理人員的道德風險和專業能力,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以抑制違規違法行為的發生。
第六條風險與危機的處理
當風險已經發生,風險單位負責人必須立即向集團公司報告(可以越級報告)。
集團組織行政中心對風險進行初步的評判,確定是屬于一般性內部風險,還是對企業聲譽、經營活動和內部管理造成強大壓力和負面影響的企業危機。對一般性風險責成子公司或有關人員負責組織處理。
對企業危機必須按照下列程序處理:
?。ㄒ唬┏闪L險和危機的處理機構
危機處理小組應由集團總裁或副總裁擔任組長。小組的其他成員,至少應包括:發生危機的子公司總經理,集團公司的法律顧問、財務總監、行政部、人力資源部、內部審計、及其他相關人員,小組應配備小組秘書及后勤保障人員。
危機處理小組的職權應為處理危機事件的最高權力機構和協調機構,它有權調動公司的所有資源,有權獨立代表公司作出任何聲明、承諾或妥協。
?。ǘ┲朴單C處理計劃
危機小組成立之后,首要的工作便是根據現有的資料和情報以及企業擁有或可支配的資源來制訂危機處理計劃。計劃必須體現出危機處理目標、程序、組織、人員及分工、后勤保障和行動時間表以及各個階段要實現的目標。其中還須包括社會資源的調動和支配,費用控制和實施責任人及其目標。計劃制訂完成并獲通過后,便立即開始進行物質資源調配和準備,展開全面的危機處理行動。
?。ㄈ┪C處理
首先進行事件的了解和核實,發現是否有與匯報不符的事實和情節,如有則須立即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危機處理計劃,如無則按原計劃進行。危機處理根據危機事件的性質和情況不同,一般按如下方式進行處理:
如果危機事件尚未在媒體曝光時,則必須控制事件的影響,在對事件進行了充分調查了解的基礎上,根據法律和公理,果斷做出處理決定。以避免因事態的進一步惡化所帶來的無法控制的企業聲譽之損失。
如果危機事件已由媒介公開并已造成廣泛影響,則危機處理應將重點轉到媒介公關上來。主要方式是讓媒介了解事實真相,引導其客觀公正地報道和評價事件。與此同時,危機處理小組還須通過法律專家和顧問,向危機事件的另一方施加法律行動的壓力,迫使其承認過錯,承擔責任,達成解決方案。
危機處理小組在通過引導媒介進行事件報道的同時,可對企業的經營狀況、業績、產品和服務的特色以及企業文化等進行廣泛的宣傳,讓關注事件的受眾更多地了解企業和認同企業。
在危機處理過程中,不論與媒介或是與另一方當事人打交道,危機處理小組都必須注意權衡利弊得失,相機而動,隨時調整處理策略,切忌沖動和斤斤計較。除此之外,危機小組在處理過程中還須與當地政府保持聯系,必要時可尋求當地政府支持和幫助。
?。ㄋ模┛偨Y經驗教訓
總結經驗教訓是危機處理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在危機處理過程中,能夠發現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一些平時未能發現的一些問題,特別是與引發危機事件有關的問題。這些問題中有些是偶然的,有些則是制度性的,有的則是人為造成的。隨著危機事件的處理,這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而且這些問題的暴露還會發現一些與之相關連的、與危機事件無關但也是很重要
的問題。通過對暴露出來的問題的分析,進行必要的改革和調整,從而避免新的風險和危機發生。
第七條對因決策失誤、管理失職、用人失察、行為失當而致使企業出現風險或危機,造成有形和無形損失的責任人及單位負責人,集團有權查處其直接責任或領導責任。
第八條各子公司必須依照本規定建立風險管理體系和危機處理方案,報集團組織行政中心核準備案。
第九條本規定解釋權、修訂權歸公司大會第十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篇2:談物業管理風險與防范
談物業管理風險與防范
物業管理行業作為我國市場經濟和城市管理發展的產物,經歷了二十年的發展壯大,如今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中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國家《物業管理條例》的頒布和實施,以及相關配套法規的出臺,使物業管理行業迎來了快速、健康發展的時代。隨著國內物業管理行業向專業化、規范化、市場化邁進的同時,物業管理行業也逐步跨入了一個高風險行業之中。所謂“風險”,單從字面上解釋是喻指可能發生的危險和災禍。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弗蘭克.奈特在《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一書中對風險作了一個極為經典的定義。他認為:風險就是“可測定的不確定性”,它為風險的客觀存在作了一個很好的詮釋。
我們都清楚知道在人類的社會活動中風險普遍存在,它一般是指某種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本文就物業管理活動中存在的風險及如何去防范(規避)風險,淺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一、物業管理中的風險理解物業管理中的風險定義在物業管理企業簽訂了物業服務合同以后,在合同約定、特定的管理期間和范圍之內,對業主的物業以及相關的服務承擔相應的合同責任。由于服務過程中出現的不可控因素、不確定因導致的風險,稱之為物業管理中的風險。
物業管理中的風險是指物業風險和物業管理企業運營風險的總稱。
1、物業風險
物業風險是指物業在特定客觀條件下,在特定期間內,由于未來災害的不確定性而造成物業財產損失的可能性。其中,“財產損失”有兩方面直接和間接損失。直接損失是指物業本身被損壞,如房屋門窗被毀壞,設施設備不能正常運行等;間接損失是指由于物業的直接損失而引起的未毀物業價值或收益的降低,如在修理被損的經營性物業時,正常經營將被中斷,相鄰的未損物業同樣也不能正常使用,導致物業的出租權利益、營業利潤受損等。
2、物業管理企業運營風險
物業管理企業運營風險是指物業管理企業在物業管理活動過程中,由于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多種不確定因素而造成的物業財產、人身傷害等無法彌補損失的可能性。在物業服務與管理中,風險無時不有,無處不在,"不確定性"是它的根本特征,包括時間、地點不確定,性質危害不確定。這些不確定性又源自人們對風險認識的有限性和對風險控制防范的難度等因素。所以,認真研究物業管理企業在物業管理服務中出現的各種風險,積極防范風險,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損失,已成為物業管理企業面臨的工作重點和難點。
二、物業管理風險在物業管理中體現的主要方面物業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組成部份。
物業管理涉及房屋、設備設施、環境衛生、治安保衛、綠化等五大管理。另外,公共、專項和特約三大服務,又涉及到供水、供電、燃氣、規劃、消防、環衛綠化等相關部門,也涉及與工商、稅務、物價、城建、公安等政府相關部門的關系。如今,小區業主和有關部門,凡事就找物業管理公司,解決不了就是管理不好,業主動輒就以不交物業管理費相威脅,出了事故不問青紅皂白就向物業管理公司索賠,這是物業管理整個行業所面臨的風險。物業管理風險在物業管理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接管新建物業項目存在的風險
主要包括:
1、接管新建物業報建手續不完善;
2、開發商前期物業中遺留問題,由于承接驗收不到位;
3、裝修管理中的安全隱患使物管公司難以監控到位;
4、開發商在建設和銷售中的盲目承諾;
5、物管公司之間存在惡性競爭?a href=http://www.zonexcapitaltr.com/wyfg/ahfg/ target=_blank class=infot*xtkey>安徽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