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工作人員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應急處理預案
本規定中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是指:醫務人員在工作中,意外通過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損皮膚或或胃腸道外途徑(針刺、人咬傷、擦傷和割傷等途徑穿透皮膚或粘膜屏障)接觸HBV、HCV、HIV、梅毒等血源性病原體的狀態。
醫院工作人員發生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后,應立即按下述程序處理:
一、局部處理
1. 肥皂液和流動清水清洗污染局部皮膚。
2. 污染黏膜時,應用大量生理鹽水反復對黏膜進行沖洗;
3. 如有傷口時,輕輕由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傷口,避免擠壓傷口局部,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 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沖洗傷口。
4.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應當用消毒劑,如用70%酒精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
二、報告程序
1.在局部處理完成后,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并填寫職業接觸登記表備案。
2.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對接觸者進行風險評估、調查,內容包括:接觸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途徑、接觸后局部處理情況、職業接觸級別、病毒載量水平等評估感染風險、接觸者預防接種、免疫情況、對同時接觸多種血源性病原體的情況進行分析;必要時征得源患者同意后進行經血傳播疾病病原檢測 。
3.發生HIV接觸后,由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向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報告(XX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科:8X25 節假日:衛XXX130XXX55)。
三、根據接觸病原體的種類采取相應的預防處置措施。
(一)乙型肝炎病毒(HB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原抗體情況,了解既往免疫狀態。
2.無保護性抗體者,應在24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接種乙肝疫苗。
3.有保護性抗體者或為乙肝病毒感染者,無需處理。
4.在最后一劑疫苗接種1個月~2個月之后進行病毒抗體追蹤檢測。
(二)丙型肝炎病毒(HC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無接觸后預防措施。
3.接觸6周后檢測病毒RNA;6個月之后進行丙型肝炎抗體追蹤檢測。
(三)艾滋病病毒(HI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由疾控部門組織專家對接觸者進行評估,需要時由疾控部門向接觸者發放阻斷劑;追蹤檢測可在疾控部門或本院檢驗科進行。
3.接觸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個月時對艾滋病病毒抗體進行檢測。
(四)梅毒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預防性應用長效青霉素。
3.接觸后3個月檢測梅毒抗體。
(五)若發生其它血源性傳播疾病職業接觸,由傳染科、防???、醫院感染管理科共同制定預防處理方案。根據疾病的平均潛伏期進行追蹤檢測。
四、群體性職業接觸處理報告、處理
1.報告程序:當醫院感染管理科接到3名以上工作人員在從事針對同一源患者的醫療活動而發生的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事件,立即進行核實、調查,確定為群體性職業接觸事件者向院領導匯報。
2.風險評估: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對接觸者進行風險評估、調查,內容包括:接觸人數、接觸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途徑、接觸后局部處理情況、接觸者預防接種、免疫情況、對同時接觸多種血源性病原體的情況進行分析。
3.預防處置措施:
?、賹τ贖BV、HCV、梅毒等血源性病原體的群體性接觸事件,由醫院感染管理科依據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暴露級別、接觸者免疫狀況等因素指導接觸者進行相應的檢測、預防用藥、免疫接種,并進行隨訪、監測。
?、趯τ贖IV群體性接觸事件,盡快向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報告;由疾控部門組織專家對接觸者進行評估,需要時由疾控部門向暴露者發放阻斷劑;追蹤檢測可在疾控部門或本院檢驗科進行。
五、預防處置費用及補償政策:
(一)本院正式職工及合同制人員發生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各項檢測、預防用藥、免疫接種費用均由醫院承擔。進修、實習、試工人員在醫院工作期間發生職業接觸,其檢測費用由醫院承擔,但預防用藥及免疫接種費用由個人自付。
(二)發生職業接觸的醫務人員在隨訪期內確診已感染了血源性疾病,參考損傷時執行醫務人員職業防護規定程度,醫院給予適當的補償:
1.按照規定防護發生意外傷害的感染者,按照工傷申報程序進行申報鑒定,在鑒定結果未確定前,醫院承擔醫保費用中的全部自付部分,鑒定結果出來后按結果規定對待。
2.由于他人的違規操作造成當事人受傷而致感染的,違規者應承擔一定比例的費用及責任。
六、總結、分析:每年對發生的職業接觸個案進行匯總,確定多發科室、多發人群、多發地點及危險因素;對群體接觸事件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找出醫務人員自身防護不足之處,進行相關知識培訓、 補充防護用品等,將接觸機率降至最低。
本預案與國家或上級部門法規有不符之處,按照國家或上級發布的法規執行。
篇2:醫院工作人員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應急處理預案
醫院工作人員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應急處理預案
本規定中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是指:醫務人員在工作中,意外通過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損皮膚或或胃腸道外途徑(針刺、人咬傷、擦傷和割傷等途徑穿透皮膚或粘膜屏障)接觸HBV、HCV、HIV、梅毒等血源性病原體的狀態。
醫院工作人員發生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后,應立即按下述程序處理:
一、局部處理
1. 肥皂液和流動清水清洗污染局部皮膚。
2. 污染黏膜時,應用大量生理鹽水反復對黏膜進行沖洗;
3. 如有傷口時,輕輕由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傷口,避免擠壓傷口局部,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 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沖洗傷口。
4.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應當用消毒劑,如用70%酒精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
二、報告程序
1.在局部處理完成后,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并填寫職業接觸登記表備案。
2.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對接觸者進行風險評估、調查,內容包括:接觸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途徑、接觸后局部處理情況、職業接觸級別、病毒載量水平等評估感染風險、接觸者預防接種、免疫情況、對同時接觸多種血源性病原體的情況進行分析;必要時征得源患者同意后進行經血傳播疾病病原檢測 。
3.發生HIV接觸后,由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向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報告(XX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科:8X25 節假日:衛XXX130XXX55)。
三、根據接觸病原體的種類采取相應的預防處置措施。
(一)乙型肝炎病毒(HB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原抗體情況,了解既往免疫狀態。
2.無保護性抗體者,應在24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接種乙肝疫苗。
3.有保護性抗體者或為乙肝病毒感染者,無需處理。
4.在最后一劑疫苗接種1個月~2個月之后進行病毒抗體追蹤檢測。
(二)丙型肝炎病毒(HC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無接觸后預防措施。
3.接觸6周后檢測病毒RNA;6個月之后進行丙型肝炎抗體追蹤檢測。
(三)艾滋病病毒(HI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由疾控部門組織專家對接觸者進行評估,需要時由疾控部門向接觸者發放阻斷劑;追蹤檢測可在疾控部門或本院檢驗科進行。
3.接觸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個月時對艾滋病病毒抗體進行檢測。
(四)梅毒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預防性應用長效青霉素。
3.接觸后3個月檢測梅毒抗體。
(五)若發生其它血源性傳播疾病職業接觸,由傳染科、防???、醫院感染管理科共同制定預防處理方案。根據疾病的平均潛伏期進行追蹤檢測。
四、群體性職業接觸處理報告、處理
1.報告程序:當醫院感染管理科接到3名以上工作人員在從事針對同一源患者的醫療活動而發生的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事件,立即進行核實、調查,確定為群體性職業接觸事件者向院領導匯報。
2.風險評估: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對接觸者進行風險評估、調查,內容包括:接觸人數、接觸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途徑、接觸后局部處理情況、接觸者預防接種、免疫情況、對同時接觸多種血源性病原體的情況進行分析。
3.預防處置措施:
?、賹τ贖BV、HCV、梅毒等血源性病原體的群體性接觸事件,由醫院感染管理科依據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暴露級別、接觸者免疫狀況等因素指導接觸者進行相應的檢測、預防用藥、免疫接種,并進行隨訪、監測。
?、趯τ贖IV群體性接觸事件,盡快向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報告;由疾控部門組織專家對接觸者進行評估,需要時由疾控部門向暴露者發放阻斷劑;追蹤檢測可在疾控部門或本院檢驗科進行。
五、預防處置費用及補償政策:
(一)本院正式職工及合同制人員發生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各項檢測、預防用藥、免疫接種費用均由醫院承擔。進修、實習、試工人員在醫院工作期間發生職業接觸,其檢測費用由醫院承擔,但預防用藥及免疫接種費用由個人自付。
(二)發生職業接觸的醫務人員在隨訪期內確診已感染了血源性疾病,參考損傷時執行醫務人員職業防護規定程度,醫院給予適當的補償:
1.按照規定防護發生意外傷害的感染者,按照工傷申報程序進行申報鑒定,在鑒定結果未確定前,醫院承擔醫保費用中的全部自付部分,鑒定結果出來后按結果規定對待。
2.由于他人的違規操作造成當事人受傷而致感染的,違規者應承擔一定比例的費用及責任。
六、總結、分析:每年對發生的職業接觸個案進行匯總,確定多發科室、多發人群、多發地點及危險因素;對群體接觸事件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找出醫務人員自身防護不足之處,進行相關知識培訓、 補充防護用品等,將接觸機率降至最低。
本預案與國家或上級部門法規有不符之處,按照國家或上級發布的法規執行。
篇3:小區發電機應急演練方案
小區發電機應急演練方案
01?引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住宅小區作為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場所,其安全穩定供電對于保障居民日常生活至關重要。發電機作為小區應急供電設備,在電力中斷時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提高小區物業應對突發電力中斷事件的能力,確保發電機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啟動并穩定運行,特制定本發電機應急演練方案。
02?演練目的
1.檢驗小區發電機設備性能,確保其處于良好工作狀態。
2.評估小區物業應急響應速度,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3.提升小區物業人員操作發電機的熟練度和應對緊急情況的能力。
4.檢驗小區應急供電預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完善預案內容。
03?演練組織
1.演練領導小組
組長:小區物業經理
副組長:小區物業工程部主管
成員:小區物業客服部、安保部等相關部門負責人
領導小組負責演練的策劃、組織、實施和評估工作。
2.演練參與人員
小區物業工程部全體人員、客服部、安保部等相關部門人員,以及部分小區居民代表。
04?演練準備
1.物資準備
(1)發電機設備:檢查發電機設備是否完好,燃油、潤滑油、冷卻水等是否充足。
(2)應急照明設備:準備足夠的應急照明設備,確保演練過程中照明充足。
(3)工具及備件:準備必要的維修工具及發電機備件,以便在演練過程中處理設備故障。
2.場地準備
(1)發電機房:確保發電機房整潔、通風良好,無易燃易爆物品。
(2)演練區域:劃定演練區域,設置明顯的標識牌,確保演練過程中人員安全。
3.宣傳動員
(1)向小區居民發布演練通知,告知演練時間、地點、目的及注意事項。
(2)組織物業人員參加演練培訓,熟悉演練流程、操作規范及注意事項。
05?演練流程
1.演練啟動
(1)領導小組組長宣布演練開始,并介紹演練目的、流程、注意事項等。
(2)演練參與人員按照預案要求到達指定位置,做好演練準備。
2.模擬電力中斷
(1)演練領導小組副組長模擬電力中斷情況,通知物業客服部、安保部等相關部門啟動應急響應程序。
(2)客服部向小區居民發布電力中斷通知,告知居民保持冷靜,等待電力恢復。
3.發電機啟動及運行
(1)工程部人員按照操作規程啟動發電機,檢查發電機運行狀態,確保發電機正常運行。
(2)工程部人員檢查供電線路,將發電機輸出電源接入小區電網,恢復小區供電。
4.應急照明及安全保障
(1)安保部人員在電力中斷期間負責小區安全巡邏,確保小區安全穩定。
(2)客服部人員負責協調解決居民在電力中斷期間遇到的問題,如電梯困人、水泵停轉等。
5.演練結束
(1)領導小組組長宣布演練結束,并對演練過程進行總結評估。
(2)演練參與人員按照預案要求撤離演練區域,整理演練物資。
06演練評估
1.評估內容
(1)發電機設備性能評估:檢查發電機設備是否完好,運行是否正常。
(2)應急響應速度評估:評估物業各部門在電力中斷后的應急響應速度及協作能力。
(3)操作熟練度評估:評估物業人員操作發電機的熟練度及應對緊急情況的能力。
(4)預案可行性評估:評估小區應急供電預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出完善建議。
2.評估方法
(1)現場觀察:通過現場觀察發電機啟動、運行及供電恢復過程,評估設備性能及操作熟練度。
(2)時間記錄:記錄電力中斷后物業各部門啟動應急響應程序的時間,評估應急響應速度。
(3)問卷調查:向參與演練的物業人員及小區居民發放問卷,收集對演練過程及預案的意見和建議。
07總結與改進
1.總結經驗
(1)對演練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梳理和分析,總結經驗教訓。
(2)對演練過程中表現優秀的個人和團隊進行表彰和獎勵。
2.改進措施
(1)針對演練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不足,制定改進措施并落實整改。
(2)完善小區應急供電預案內容,提高預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加強物業人員的應急培訓和演練,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08附件
1.演練流程圖
2.演練參與人員名單
3.演練物資清單
4.演練照片及視頻資料